《學點心理學——幫孩子養成高情商》
作者:
柏燕誼
出版日期:
2014-09-01
字數:
120000
開本:
特16
頁數:
252
分類:
家庭教育
ISBN:
978-7-5019-9888-3
定價:
¥35.00
官網優惠價格:
¥28
您也可以去
購買(點擊圖標進入購買頁)
內容簡介
[ ]
圖書目錄
第一部分 憤怒與挫敗感
家有”暴力分子”
某些孩子天生個性就比較暴力嗎?錯!以我在心理行業的從業經驗來說,我從不認為暴力傾向是天生的。
媽媽不愛我了
孩子在表達憤怒情緒時,往往會做出過激行為從而……第一部分 憤怒與挫敗感
家有”暴力分子”
某些孩子天生個性就比較暴力嗎?錯!以我在心理行業的從業經驗來說,我從不認為暴力傾向是天生的。
媽媽不愛我了
孩子在表達憤怒情緒時,往往會做出過激行為從而導致媽媽的情緒波動,此時媽媽表現出的厭惡和反感,會讓孩子誤認為媽媽不愛我了,而傷了孩子的心。
用”自虐”來表達憤怒
沒完沒了地哭鬧,脾氣暴躁,很難安撫……孩子用這種方式表達情緒,讓孩子從小獲得情緒管理的方法是受益終生的事情。
當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
當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,父母不是要去壓制孩子的情緒釋放,而是要幫助孩子學習正確的表達方式。
寶貝的污言穢語
3-5歲的孩子正處于污言穢語的敏感期,這個年齡段的孩子,發現語言是有力量的,尤其是這些所謂的”污言穢語”。
挫敗感讓孩子輕易放棄
當孩子有挫敗感時,家長要進行正確的引導,要讓孩子知道,挫敗感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,但這不是選擇放棄的理由。
第二部分 恐懼與焦慮
爸爸媽媽別吵了
孩子心中最親近、最重要的兩個人-爸爸和媽媽,如果經常發生爭吵或激勵的沖突,常常會使孩子失去安全感。這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會產生許多負面的影響。
媽媽不見了
走失是孩子很害怕、很擔憂的一件事情,也是一個很需要家長注意的問題。從七個月大開始,孩子就能意識到與父母分開這件事情,也會開始因為和父母分開而感覺恐慌。
我不要上臺演出
家長要學會賞識,用贊賞、相信的眼光看待孩子,給他們信心和力量,讓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獨特的生命軌跡去成長。
被嘲弄的孩子
孩子經常被其他小朋友嘲弄會出現畏縮情緒,這時就需要父母的幫助,父母要懂得傾聽,找到原因,然后幫助孩子走出困境。
不愿去幼兒園
孩子要開始幼兒園生活,就要與親人分離,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,開始自己相對獨立的社會化生活,此時就容易出現分離焦慮。
不要去醫院,不要打針,不要吃藥
孩子對”白大褂”,對打針,對那些冰冷的儀器觸碰自己身體的恐懼和害怕,從而導致抗拒就醫,這是太正常的心理反應,關鍵是家長如何降低孩子對就醫的恐懼情緒。
我怕……我怕……
事件越不確定,孩子就越感到焦慮和害怕。隨著孩子的成長,他對身邊的事物越來越熟悉,恐懼感就會減輕。
打開燈
很多孩子在三四歲左右開始出現怕黑的情況,輕度怕黑是正常的,但過分怕黑,甚至懼怕黑夜,將影響孩子心理健康及性格的發展。
出洋相”& ”人來瘋”
在”出洋相””人來瘋”的孩子心里有更多的焦慮,他們是在用這種方式來宣泄內心的不安,獲得父母的關注。
小小”謊話精”
對于3-6歲這個年齡段孩子的”撒謊”,首先應該打上一個引號,家長要從認知上不把
它和我們成人世界的撒謊劃等號。
第三部分 羨慕與嫉妒
偷拿別人東西的”壞孩子”
學齡前的孩子并沒有”偷”的概念,家長要巧妙的找到孩子行為背后的真實動機,拒絕對孩子說出貶損的輕蔑語言,拒絕羞辱孩子的品質和人格。
我不要弟弟
當弟弟或妹妹到來時,孩子完全不能適應有人來分享父母的關心和愛護,這樣的競爭對手讓他們強烈地感受到困惑和嫉妒。
第一就要是我
孩子的爭強好勝,往往僅僅是貪圖勝利或者成功的”心理優勢”,或者是出于對失敗和落后的恐懼,而并非是想要取得自己在某方面的進步。
我就要
孩子對別人的東西產生羨慕情緒,這是孩子正常的心理反應,家長應該理解,但也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自控力。
我要那個粉色的
父母要去化解孩子因嫉妒產生的虛榮、攀比、任性等負面情緒,設法將嫉妒轉化為進取的動力。
第四部分 憂慮與悲傷
不小心打碎的碗
由于孩子的平衡感和動作的協調能力尚未發育完善,磕磕碰碰和打碎東西在所難免,事情發生了媽媽的指責和訓斥只會增加孩子的內疚感。
喜歡獨處
對于有孤僻個性的孩子,家長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多與同齡的小朋友一起接觸玩耍,培養孩子與集體相處的能力,為孩子接觸各種人和各種環境創造條件。
家里有個愛哭鬼
遇到問題鼓勵孩子說出來,而不是哭出來;培養孩子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;不能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就妥協;面對孩子的哭既不要斥責,也不能無原則。
小狗狗死了
孩子失去自己的寵物,父母可借機與孩子正面溝通死亡的話題,讓孩子學會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失去,包括生命的失去。
老師說我了
生活中家長如果過度的去”賞識教育”,就會把孩子引向另一個極端。受不得批評的孩子說明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差,要適當的進行挫敗教育。
第五部分 第一叛逆期的其他常見情緒
叛逆- 媽媽讓我干什么我偏不
隨著孩子的第一叛逆期的到來,孩子開始有強烈的獨立傾向,自主意識,開始表現出家長認為的”逆反”。
淘氣并反抗- ”搗蛋鬼”
孩子需要通過淘氣搗蛋來表達情感,同時體會到自己的弱小。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,必定少不了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。
任性- 我想怎樣就怎樣
任性是孩子普遍存在的問題,如果我們放任孩子的任性,將會影響他們的人際交往,因為任性的孩子很難與同伴友好合作、分享、協商,他們往往隨心所欲。
浮躁愛動- 我要去那邊玩
好奇和探索是孩子的天性,充滿誘惑力的新世界總是能毫不費力的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過去,這也就是為什么孩子一會兒在這里看,一會兒又跑去那里玩,總也閑不住的原因。
炫耀- 我最棒
愛自我夸耀的孩子往往自我意識很強,很關注自己,在關注自我時,他們會感到很快樂滿足,如果長時間沒有得到關注,他們會感到不安。
性別認同和婚姻敏感- 孩子的性啟蒙
孩子5歲之前所接受的有關”性”的培養和教育,將決定孩子一生有關”性”的種種方面,家長應該對孩子及早開展科學的性啟蒙。
第六部分 讓孩子的世界充滿陽光
感受愛,學會愛
父母應該努力給孩子營造一個友善、和諧的充滿愛的成長氛圍,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
子會更懂愛,愛自己,愛他人,從而擁有健康心態的基礎。
不要讓愛成為一種傷害
愛的不恰當給予,我稱之為”愛暴力”。愛的不恰當給予在當今社會非常普遍,比如說父母對孩子的束縛控制、替代滿足、溺愛等等,比比皆是。
學會傾聽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課
學會傾聽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課,是建立良性親子關系的必要手段。學會傾聽孩子可以有效的加強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愛和信任。
快樂其實很簡單
順應孩子的天性,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,孩子的快樂就是這么簡單!
細心呵護孩子稚嫩的情緒
合格的父母知道如何及時識別、理解、回應、處理孩子的情緒,并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的情緒管理系統。
[ 展開全部隱藏部分 ]